华道安 钢铁生产大跃进的背景
中文翻译:杨盛

点击图片以放大

大别山地区的传统钢铁业

更多内容参阅我的 Dabieshan: Traditional Chinese iron-production techniques practised in southern Hena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[大别山:20 世纪河南南部的传统中国制铁技术],伦敦,马尔默出版,1985 年。

大别山地区是个交通闭塞的偏僻地区,面积和丹麦差不多大小,包括河南、湖北、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。这里极端贫困,在20 世纪60年代之前,几乎没有道路,所有的交通只能靠步行或骑马。贫困和闭塞的结果是,当中国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铁厂因外国的竞 争而倒闭之后,当地使用非常小的(矮)高炉来冶铁的铁厂以及这里的传统制铁工艺得以长期保留下来。

从河沙中提取砂铁矿

从河沙中提取砂铁矿,河南信阳,1917 年。(摘自丁格兰的《中国铁矿志》,BD.2,北京,1924 年,图版 16)。

这里使用的矿石是砂铁矿,可以从花岗岩山脉中流出的河沙中提取。当地可以看到漂洗河沙的淘沙槽。氧化铁 比石英砂密度得大,所以白色的石英砂被冲走后,就留下黑色或暗红色砂铁,这种砂铁含高达90%的铁的氧化物。(矿样分析表明 20% Fe2O3 和 70% Fe3O4)。

小高炉, 1916年 小高炉, 1916年

河南信阳县的高炉,1916 年由瑞典工程师 E.T. Nyström 拍摄。(摘自丁格兰的《中国铁矿志》,第 2 册,北京,1924 年,34 页)。

小高炉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58
小高炉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58

在安徽省金寨县的高炉,1958 年拍摄。 (All China Makes Iron and Steel, 北 京,1959 年)。

湖北麻城县的高炉,1958年,主要构件。(冶金 报,1959 年,第1期)。

小高炉, 1958

传统的高炉炼铁,雷时康的木刻版画。 1958年。(冶金 报,1959年,第1期)。

如右图所示出了两个小高炉正将高品位的矿石熔炼成生铁。这种技术的描述由郭玉璟在 1932 年发表。这种小高炉的燃料是木炭,不需要助熔剂。由两名工人操作一个大的风箱来鼓风,并通过倾斜整个高炉来排出铁水和炉渣,和广东的情况类似。从有些照片可以看出,高炉通过 水平横梁和链条来控制倾斜的角度。下面照片中展示成品铸铁板材。

(参见“高炉操作技术说明”一节)。

满载生铁的货车,1958年,安徽

满载生铁的货车,1958 年,安徽。(路易·艾黎拍摄,剑桥大学李 约瑟研究所档案)。



大别山地区的一对炒钢炉炉膛

大别山地区的一对炒钢炉炉膛(E. T. Nyström 绘制,1916 年。),后面是中国传统的“风箱”(双动式活塞风箱),前面是一个生铁盘和一根熟铁棒。精炼炉炉膛往往是成对建造,交替使用,因为炉膛会出现的轻微的热损伤,所以需要连续使用时要冷却一段时间。(Tom Nyström 和斯德哥尔摩的东方博物馆,同意转载)。

生铁炒成熟铁工艺,山西,1958 年

生铁炒成熟铁工艺,山西,1958 年。(路易·艾黎,China’s hinterland—in the leap forward [大跃进中的中国内 地],北京,1961 年)。

高炉生产出来的生铁可以由铸铁场直接使用,也可以被成熟铁。大别山地区的一对炒钢炉炉膛如上面附图中所示,该工艺的描述可参看下一节。我没有找到大别山的精炼工艺的照片,但在右图中可以看到在山西省的类似工艺。炒出来的产品 类似下图中的小铁条。

湖南用传统的工艺生产的熟铁条,1958 年。

湖南用传统的工艺生产的熟铁条,1958 年。(All China makes iron and steel, 北 京,1959 年)。


交通闭塞的大别山地区,传统的制铁业没有遇到国外铁制品的竞争。事实上,在19世纪,这地区的制铁业还有所壮大,也许是因 为广东制铁业衰落。

1914 年至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,带来了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飞涨,也带来了大别山制铁业新的机遇。中国东部的大 型传统钢铁厂早就没了,他们自己的技术已经失传。这时大别山成为铁制品的主要供应基地。这里的铁制品由苦力们背出大山,运送 到豫南的大部分地区。从现代钢铁工业的习惯性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。

19 世纪 50 年代,中国的和平重建时期,这里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,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传统钢铁行业正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。这些 传统工业技术的研究和归纳总结,成为 1958–60 年大跃进运动的 准 备期工作的一部分,大别山地区正是这方面重点研究的地区之一。向其他地区推广的这种传统冶铁技术是一场惨败,但对于今天的科 技史学家来说,这是重要研究材料。

点击图片以放大
英文